
雙正回轉驅動為您介紹回轉支承軋制毛坯
雙正回轉驅動為您介紹回轉支承軋制毛坯
下面雙正回轉驅動介紹回轉支承軋制毛坯各工序的情況:
1、雙正回轉驅動介紹回轉支承軋制毛坯的下料:原材料多為棒料或鋼錠(也有采用軋坯的,但需強大的軋機方可)。所用棒料的斷面一為圓滬,鋼錠的斷面一般為8,12邊形。首先將原料送到鋸床或車床(國外通常在圓盤鋸床上切割)上,按照量確定下料的長度。原材料的切槽,一般在多刀車床上進行身但不一下切斷。然后用鋼錠折斷機,把切成細頸的原材料壓斷成一塊坯料。
2、雙正回轉驅動介紹回轉支承軋制毛坯的加熱:由于原料的含碳量一般偏高,故導熱系小,軋制時變形抗力大、易產生裂縫。為此,坯料一般要加熱。加熱的溫度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不超過1200、1240 ℃,以防止過熱。加熱時應注意斷面度均勻,因為溫度不掙所造成的局面缺陷,會產生廢品。坯料可在煤氣爐或重油爐加熱多也有采取先加熱再均使坯料溫均勻。
3、雙正回轉驅動介紹回轉支承軋制毛坯的鐓粗和沖孔:使加熱后的坯料斷面增大,高度減小的工序。這種變形可使材料的向異性程度降低,含大量碳化物的合金鋼,可使碳化物分布得均勻。鐓粗時坯料的高徑比應小于3,以防鐓變。為使粗時變形更加均勻,鍛錘作蒸面應途潤滑劑,減少外摩擦的不良影響多或者使鍛錘工作表面稍微向內凹成弧形,凹進的深度為1.3毫米。坯料在鐓粗過程中,有時需去除其表面的氧化皮既可,也可采用鋼坯預壓的辦法,預壓的冪下量為高度的1/3、1/2。不能將年坯端面上的全部氧化皮去掉,所剩的氧化皮在沖孔時還可去掉一部分。在某些情況下,去除氧化皮放在鐓粗和沖孔的工序后面進行。
鐓粗后的坯料,仍需在壓力機上沖孔·鐓粗和沖孔一般在15000一40000千牛頓(相當于1500一4000噸)的壓力機上進行。
4、雙正回轉驅動介紹回轉支承軋制毛坯的粗軋:沖孔后的毛坯,可通過粗軋機軋成滾圈坯,或由擴孔鍛錘制成滾圈坯。軋機由若干個工作軋輥組成。缸的柱塞上。工作時,液壓缸的柱塞可使2和1之間的距離隨毛坯厚度減薄而減小。滾圈在軋制過程中直徑是不斷增加的。所以,只有輥2固定不動,其余軋輥皆可移動。輥3和輥4裝在能隨著軋制滾圈的直徑增大而帶著它們沿水平方向作相應移動的架子上。
5、精軋毛坯經粗軋后,再進行一次精軋,可獲得所需的滾圈外緣形狀和直徑。粗軋和精軋可以分別用粗軋機和精軋機完成,也可以一臺軋機一次完成。前者產鼠高,表面質量好;后者產量低,表面質量較差,所需的設備少。
6、雙正回轉驅動介紹回轉支承軋制毛坯的精整:軋制的滾圈毛坯是不夠圓的,故還要放在壓力機上精整擴展。
7、雙正回轉驅動介紹回轉支承軋制毛坯的預先熱處理:上述工序完成后,應進行預先熱處理,一般采取退火、正火或調質處理。退火和正火的目的相似,大致為降低硬度、提高韌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多細化晶粒、調整組織,改善機械性能消除熱軋時產生的內應力,并為機械加工后進行滾道和輪齒表面淬火作好金相組織上的準備。調質的目的,是希望獲得較高的強度和高塑性、高韌性相結合的優良的綜合機械性能。
調質與正火相比,在相同的硬度下,不僅強度高,而且塑性及韌性也比正火的好。這點對于齒圈更為重要。但是,對于壁厚超過1傭毫米的毛坯,調質效果往往不佳。例如,某單位的50號鋼毛坯調質后,均一回火索氏體的深度僅為5毫米,而42CrMo僅為25毫米,內部組織與正火處理后類似。毛坯的表層在成形加工中要被切掉,因此調質對有效工作部位的機械性能的提高不顯著,而費用要比正火高。再則,國內能進行調質處理的環形件最大直徑有限。在正火處理時,若采取適當的工藝,如風冷、噴霧及串水等強力冷卻、也能獲得較細的組織,較高的機械性能。因此,一般齒圈和圈的毛坯,多來用正火處理作為表面淬火前的預先熱處理。
8、矯正軋坯經過預先熱處理后;通常都需要進行矯正。
上述工序完成后,還需要對軋坯進行硬度檢查,有時還要作金相檢查,以保證軋坯的質量。
軋坯應留有適當的加工余量。國外軋坯留的單邊余量較小,西德羅特愛德公司生產的滾道中心直徑2米的回轉支承,其齒圈、滾圈軋坯內外圓的單邊余量僅為7毫米。
相關資訊
- 回轉支承的應用領域
- 雙正回轉驅動講解回轉支承對輔助工作的要求
- 緬懷先烈,不忘初心——雙正回轉支承黨支部赴“淮塔”學習實踐活動
- 防患未然,生命至上,平安和諧——雙正回轉支承消防演練報道
- 熱烈祝賀雙正機械回轉支承2019年年會圓滿成功
- 回轉支承成品在保管、搬運和安裝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 回轉支承滾道和滾動體損傷的分析
- 回轉支承齒圈的機加工刀具材料
- 雙正回轉驅動對于齒圈和滾圈的磨削介紹
- 回轉支承內齒輪圈的完善